网上有关“浅谈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浅谈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小学科学课作为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和创新精神 ,学科学 、用科学的能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内涵
科学素养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最主要目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将科学课定格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0世纪40年代以前 ,人们理解的科学素养是指“会读能写” 。如《英汉教育词汇》解释为①识字;②读写能力。《西方教育词典》则解释为“一个人的读写能力和他所属的集团或文化对他所期望的读写能力。”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教授赫德在一篇名为《科学素养:它在美国学校的意义》的文章里,第一次用科学素养这个名词来描述对科学的理解 ,并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作为重要的问题提出来 。1970年,赫德对科学素养的概念选择了“科学启蒙”这个词,认为科学教育的广义目的是培养一个启蒙的市民 ,能够使用科学的智力资源去产生一个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环境。一个有科学素养的人应该理解科学事业,认识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以有用的途径知道一些主要的概念、假说、定律和理论 ,认识科学中系统研究的价值,认识探究过程和概念 、定律和理论的关系,用文化、社会和历史的观点看待科学事业的需要,认识科学繁荣的文化条件与科学事业的普遍性。目前 ,人们对科学素养的理解主要包括:科学知识(概念、定律 、理论等),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过程、过程技能与思维方法 ,价值观,解决社会及日常问题的决策,创新能力 ,科学 、技术、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科学伦理与情感 。研究专家把科学素养划分为方法论的、专业的 、通用的、技术的、业余的 、新闻报道的、科学政策的等。我们认为,小学科学所讲的科学素养主要指通用的,即一个社会公民应该具有的一般的科学素养。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就是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科学思想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情趣和志向,丰富和积累科学基础知识 ,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表述 、操作的能力,以及不怕困难,积极探索 ,敢于攀登的意志和品格 。
二、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原则
1、把握启蒙性
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是长期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启蒙课程 ”,但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他的科学素养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长身体 、长知识的关键期 ,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这一阶段学生将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学到的知识将对后继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 ,同时,又处于打基础的阶段,知识积累与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极其有限 。因此 ,科学教育不可能以系统的知识学习与方法训练为主,只能根据小学生的经验,在他们熟悉的周围生活中选取有关的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 、想一想 ,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练习方法 ,为后继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这就是科学启蒙的含义。
2、体现开放性
科学课程的开放性是指科学教育不是一个完全可以预设的过程,尤其对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学来说 ,更是无法预测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即使是过程,也很难完全预设与控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这个过程将随着教师、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与具体情况而展开。因此,科学教育从目标 、内容、过程、结果到评价都应体现开放性,既要有一定的目标与要求 ,又不能拘泥于这些目标与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适当的机动与灵活性,使教学过程跟随学生的学习过程,紧贴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学有所得 ,学有成效。
3 、注重探究性
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于科学素养的目标是由多因素组成的 ,因此其教学过程与单纯传授知识的讲授课相比,也应该有所不同,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由教师引领探究向学生主动探究发展 。
4、追求整合性
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但我们也要注意科学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与人文精神的整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启发他们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从而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大大提高科技教育的效果。
5 、突出应用性
科学来源于生活 ,也终将应用与生活,突出应用性,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首先 ,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的观念;其次,要让学生懂得:“我们现在所学的科学就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 。
6、理解主体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指在科学学习中要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 ,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收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 ,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
小学科学的价值
[摘要]小学科学实验室是素质教育的基地,是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在实验教学中 ,我们应走上器材配备、管理与使用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轨道。只有搞好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合理利用实验室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让实验室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创新的乐园。[关键词]实验教学 实验室 仪器正文: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我们要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小学科学实验室是素质教育的基地 ,是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科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科学教学的质量。管理是关键,使用是根本,效益是目的 。因此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走上器材配备 、管理与使用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轨道 ,初步形成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为目的的“实验-教学-创新”的良好局面。下面,谈一谈我们的一些做法。一、实验教学得到领导、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现代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实验室和仪器室 ,并配套了相应的教学仪器和责任心强的实验教师队伍 。几年来,为了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素质,创造了许多教学方法交流的学习机会 ,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 、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本校的科学任课教师都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自觉提高业务能力 ,真正地推进了实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目前,我们的实验管理能力比以往大有提高,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 ,这些都是与领导的重视和实验教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二、实验室及仪器配备情况学校配有一间实验室和一间仪器室。实验室占地50平方米,实验桌凳三十套;仪器室占地60平方米,有六个仪器柜 ,一个危险药品存放专柜。仪器设备管理科学合理 。实验仪器设备全部入橱,分类存放,做到科学合理 、取用方便。剧毒品和易燃品存入危险品专柜。还有一个透明玻璃作品展橱,分成多层 ,使其能放更多的物品,把教师在教学中的自制教具和学生在课上课下及科技活动中制作的小发明、小创造等科技作品陈列出来,让教师、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 ,对培养创新精神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仪器室内设置工具箱,放置实验和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工具 、材料等。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利用,如气球、乒乓球、各种弹簧、石头 、易拉罐、各种金属条、废钥匙 、塑料瓶、吸管、各种纸 、海绵、泡沫、木块 、木炭、橡皮、硬纸板等都由学生自主筹备。发动学生不断为它“添砖加瓦 ” ,使它应有尽有,充分施展学生自制学具的才华,为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实施开放式探究提供便利。 这几间室符合环保要求 ,排气效果较好,各室均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制度和规章制度,责任到人 ,管理安全 。教学仪器按要求配备,不但管理得较好,而且使用率高,学生能按要求使用实验仪器 ,损坏现象较少。每一位科学教师都能学会教材要求的各种操作方法以及简单的保养维护工作,并做好实验情况的记录。我们认识到,只有搞好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 、让实验室充满创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氛围。实验室是为观察实验活动而设置的特定场所,因此 ,实验室的环境设置应当具有科学的氛围,使学生一走进实验室就如同来到发明创造的圣地。我们在实验室的墙上挂了一些科学家的画像、科学家的名言和一些实验操作常规挂图、实验制度,在实验室前面的一个角落摆放师生共同制作的生态瓶、水族箱(里面饲养青蛙卵);还可陈列饲养槽 、饲养笼 ,让学生饲养一些小动物如:蚕、蜗牛、金鱼等;实验室门前摆放师生种植的各种各样的花让学生欣赏;窗台上可摆放“种子萌发” 、“食物发霉”等对比实验;这些设置可根据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的变化而随时进行更换 。学生利用课前课后时间尽情观察,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让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真正学会观察,感受到科学创造的氛围 。四、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科学课堂具有开放性 ”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实验教师按教材要求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积极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方式 、方法 ,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实验教学。在教学六年级科学《宇宙》,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光碟,可以让学生欣赏到壮丽而遥远、神秘的宇宙空间;从中看到月球外部的构造 ,了解月球的地形特征;还可以从中观看太阳、星星 、银河……的美景,让学生感受到宇宙空间的浩瀚无际 。这种方法可以弥补课堂上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观察,形象直观 ,效果显著。 实验是学生检验真理的途径。我们在实验课时进行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如:为他们设置工具箱提供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材料 ,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发展学生的多向性思维 ,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从提出问题到做出预测或假设,然后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考之后得出结论 ,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我在教学《导体与绝缘体》时,先让学生从工具箱中选择各种材料,然后提问:你认为哪些材料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这时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 ,铁钉、铜片、回形针等可以让灯泡亮起来,有的说纸片 、塑料、布料等不能让灯泡亮起来等等 。教师把学生的这些猜想和假设板书出来,并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 ,而是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活动,在活动中得出结论,验证自己的猜想 ,发现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探究的创造性发展。可见,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能力。总之 ,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观察,实验、栽培、饲养 、小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实验室成为学生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的阵地,成为展示学生探究活动成果的舞台和发明创造的乐园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 ,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肖玉美)
小学科学的价值如下: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什么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知道基本的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 ,以及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并具备一定的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在科学技术日益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今天,科学素养的高低 ,已经开始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在不断影响和改变国民的价值观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势在必行。
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总目标是:“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 ,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这可以简单的分解成为三部分:
一、是探究科学且运用科学,
二、是明白科学道理,
三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于“浅谈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世祥小哥哥]投稿,不代表商经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jyhotel.com/life/202502-165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商经验的签约作者“世祥小哥哥”!
希望本篇文章《浅谈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商经验]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浅谈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浅谈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